集部五十二 詞曲類二

中原音韻 二卷

內府藏本

元周德淸撰。德淸字挺齋。高安人。是書成於泰定甲子。原本不分卷帙。考其中原音韻起例以下。卽列諸部字數。正語作詞起例以下。卽列作詞諸法。蓋前爲韻書。後爲附論。畛域顯然。今據此釐爲二卷。以便省覽。其音韻之例。以平聲分爲陰陽。以入聲配。隸三聲。分爲十九部。一曰東鍾。二曰江陽。三曰支思。四曰齊微。五曰魚模。六曰皆來。七曰眞文。八曰寒山。九曰桓歡。十曰先天。十一曰蕭豪。十二曰歌戈。十三曰家麻。十四曰車遮。十五曰庚靑。十六曰尤侯。十七曰侵尋。十八曰鹽咸。十九曰廉纖。蓋全爲北曲而作。考齊梁以前。平上去無別。至唐時如元稹諸人作長律。尚有遺風。惟入聲則各自爲部。不叶三聲。然如檀弓稱子辱與彌牟之弟游。注謂文子名木。緩讀之則爲彌牟。又古樂府江南曲。以魚戲蓮葉北韻。魚戲蓮葉西注。亦稱北讀爲悲。是以入叶平。已萌於古。又春秋盟于蔑。穀梁作盟于昧。春秋定姒卒。公羊作定弋卒。是亦方言相近。故上去入可以轉通也。北音舒長遲重。不能作收藏短促之聲。凡入聲皆讀入三聲。自其風土使然。樂府旣爲北調。自應歌以北音。德淸此譜。蓋亦因其自然之節。所以作北曲者。沿用至今。言各有當。此之謂也。至於因而掊擊古音。則拘於一偏。主持太過。夫語言各有方域。時代遞有變遷。文章亦各有體裁。三百篇中。東陽不叶。而孔子象傳。以中韻當。老子道經。以聾韻盲此參用方音者也。楚騷之音。異於風雅。漢魏之音。異於屈宋。此隨時變轉者也。左思作三都賦。純用古體。則純用古音。及其作白髮賦。與詠史招隱諸詩。純用晉代之體。則亦純用晉代之音。沈約詩賦。皆用四聲。至於冠子祝文。則化字乃作平讀。又文章用韻。各因體裁之明證也。詞曲本里巷之樂。不可律以正聲。其體剏於唐。然唐無詞韻。凡詞韻與詩皆同。唐初回波諸篇。唐末花閒一集。可覆按也。其法密於宋。漸有以入代平。以上代平諸例。而三百年作者如雲。亦無詞韻。閒或參以方音。但取歌者順吻。聽者悦耳而已矣。一則去古未遠。方音猶與韻合。故無所出入。一則去古漸遠。知其不合古音。而又諸方各隨其口語。不可定以一格。故均無書也。至元而中原一統。北曲盛行。旣已別立專門。自宜各爲一譜。此亦理勢之自然。德淸乃以後來變例。據一時以排千古。其傎殊甚。觀其瑟註音史。塞註音死。今日四海之內。寧有此音。不又將執以排德淸哉。然德淸輕詆古書。所見雖謬。而所定之譜。則至今爲北曲之準繩。或以變亂古法詆之。是又不知樂府之韻。本於韻外別行矣。故今錄存其書。以備一代之學。而併論其源流得失如右。(以上曲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