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部二十七 雜家類一

愼子 一卷

少詹事陸費墀家藏本

周愼到撰。到趙人。中興書目作瀏陽人。陳振孫書錄解題曰。愼到趙人見於史記。瀏陽在今潭州。吳時始置縣。與趙南北了不相涉。蓋據書坊所稱。不知何謂也。則稱瀏陽者非矣。明人刻本。又云到一名廣。案陸德明莊子釋文。田駢下註曰。愼子云名廣。然則駢一名廣。非到一名廣。尤舛誤也。莊子天下篇曰。愼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。泠汰於物。以爲道理。曰知不知。將薄知而後鄰傷之者也。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。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聖。椎拍輐斷。與物宛轉。舍是與非。苟可以免。不師智慮。不知前後。魏然而已矣。惟而後行。曳而後往。若飄風之還。若羽之旋。若磨石之隧。全而無非。動靜無過。未嘗有罪。是何故。夫無知之物。無建己之患。無用知之累。動靜不離於理。是以終身無譽。故曰至於若無知之物而已。無用賢聖。夫塊不失道。豪傑相與笑之曰。愼到之道。非生人之行。而至死人之理。適得怪焉。云云。是愼子之學。近乎釋氏。然漢志列之於法家。今考其書。大旨欲因物理之當然。各定一法而守之。不求於法之外。亦不寬於法之中。則上下相安。可以淸淨而治。然法所不行。勢必刑以齊之。道德之爲刑名。此其轉關。所以申韓多稱之也。(語見漢書藝文志。)其書漢志作四十二篇。唐志作十卷。崇文總目作三十七篇。書錄解題則稱麻沙刻本。凡五篇。已非全書。此本雖亦分五篇。而文多删削。又非陳振孫之所見。蓋明人捃拾殘剩。重爲編次。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。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二句。前後兩見。知爲雜錄而成。失除重複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