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四十一 小學類二

字通 一卷

兩淮鹽政採進本

宋李從周撰。從周始末未詳。據嘉定十三年魏了翁序。但稱爲彭山人。字曰肩吾。末有寶祐甲寅虞兟刻書跋。亦但稱得本於了翁。均不及從周之仕履。莫能考也。是書以說文校隸書之偏旁。凡分八十九部。爲字六百有一。其分部不用說文門類。而分以隸書之點畫。旣乖古法。又旣據隸書分部。乃仍以篆文大書隸書夾註。於體例亦頗不協。且如水字火字。旣入上兩點類。而下三點內。又出水字火字。旁三點示字類。又再出水字。下四點內。又出火字水字。如此之類。凡一百二十三字。破碎宂雜。殊無端緒。至於千字收於上兩點類。獨從篆而不從隸。旣自亂其例。回字收於中日字類。臣字巨字𦣞字收於自字類。東字收於里字類。併隸書亦不相合。均爲乖刺。然其大旨。主於明隸書之源流。而非欲以篆文改隸。猶顏元孫所謂去泰去甚。使輕重合宜者。宋人舊帙。流傳已久。存之亦可備檢閱也。卷末別附糾正俗書八十二字。其中如壅塞必作邕塞。芝草必作之草。衣裳必作衣常。添減必作沾減。規矩必作規巨。心膂必作心呂。鐙炷必作鐙主。袒裼必作但裼。負荷必作負何。巾帨必作巾帥。竭力必作渴力。肘腋必作肘亦。是雖於古有據。而今斷斷不能行。其前題詞。有復古編字通尚未及之。略具如左文云云。似非從周之語。又虍字類虛字條下。旣稱今別作墟。非是。而又出虛作墟非一條。指爲字通所未及。使出從周。不應牴牾如此。其或後人所竄入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