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三十八 樂類

琴旨 二卷

兩江總督採進本

國朝王坦撰。坦字吉途。南通州人。自來言琴律者。其誤有五。一在不明管子五音四開之法。而以管音律呂定弦音。一在不知以五聲二變。明弦音之度分。而以律呂分徽位。一在不知管子百有八爲倍徵。及白虎通離音尚徵之意。泥於大不踰宮之說。而以大弦爲宮。一在不知三弦爲宮。而以一弦十徽爲仲呂。一在據正宮一調論律呂。謂隋廢旋宮。止存黃鍾一均。而不知五聲旋宮轉調之全。惟御製律呂正義一書。考定詳明。發古人之所未發。坦作是書。一一本正義之旨。而反覆推闡。其五聲數論琴說。謂絲樂弦音。其體本實。當以五聲之數。定其絲綸多寡之數。爲之體。徽分疏密之數爲之用。不可以黃鍾九寸。太蔟八寸爲準。蓋管音全半不相應。弦音全半相應。以管律與徽分較之。欲取其聲之同。則其分不同。欲取其分之同。則其聲不同。卽正義以五聲二變。定弦音之度。及管音弦音全半應聲。不同二篇之旨也。其釋黃鍾均以仲呂爲角之疑說。謂一弦全度。散聲爲林鍾徵。則十徽乃黃鍾宮位。故應三弦散聲。如以一弦全度。散聲爲黃鍾。則十徽乃仲呂之位。不能應三弦之姑洗角。卽正義絲音尚徵。一弦非宮之義也。其三弦獨下一徽說。謂十分之徽。爲全度四分之三。宮聲三弦之全度。八十一分三。因之則爲二百四十三。以二百四十三而四分之。則六十零七五。爲十徽之分。而五弦之全度。則爲角聲。六十四之分。必按三弦六十四之分。始與之應。故在十一徽。其五弦獨上半徽說。謂五聲以倍半取應。凡九徽之分。爲全度三分之二。其聲爲本弦相生之聲。五弦角聲。角生變宮。其三弦爲宮聲。故不能與九徽變。宮聲變而必在上半徽。卽正義宮聲三弦之角。位在十一徽。與角聲之宮。位在八徽九徽正中之義也。其泛音四準說。謂全弦以七徽爲界。自七徽上至岳山。得聲之淸。所出五聲二變度分之聲。與實音相應。八徽至十三徽。得聲之濁。泛音不與實音相應。乃從焦尾至各徽而出。其旋宮轉調說。謂角調之角弦。緊一聲而爲宮聲。卽爲旋宮。角旣爲宮。則宮轉徵。徵轉商。商轉羽。羽轉角。皆以次而移。於正義諸圖說。尤能精思闡發。在近時言琴諸家。可謂不失其宗者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