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二十二 禮類四

家禮 五卷 附錄 一卷

少詹事陸費墀家藏本

舊本題宋朱子撰。案王懋竑白田雜著。有家禮考。曰家禮非朱子之書也。家禮載於行狀。其序載於文集。其成書之歲月。載於年譜。其書亡而復得之由。載於家禮附錄。自宋以來。遵而用之。其爲朱子之書。幾無可疑者。乃今反覆考之。而知決非朱子之書也。李公晦敍年譜。家禮成於庚寅。居祝孺人喪時。文集序不記年月。而序中絕不及居喪事。家禮附錄陳安卿述朱敬之語。以爲此往年僧寺所亡本。有士人錄得。會先生葬日攜來。因得之。其錄得攜來。不言其何人。亦不言其得之何所也。黃勉齋作行狀。但云所輯家禮。世所遵用。其後有損益。未及更定。旣不言成於居母喪時。亦不言其亡而復得。其書家禮後亦然。敬之朱子季子。公晦勉齋安卿。皆朱子高第弟子。而其言參錯。不可考據如此。案文集朱子答汪尚書書。與張敬夫書。呂伯恭書。其論祭儀祭說。往復甚詳。汪呂書在壬辰癸巳。張書不詳其年。計亦在其前後也。壬辰癸巳。距庚寅僅二三年。家禮旣有成書。何爲絕不之及。而僅以祭儀祭說爲言耶。陳安卿錄云。向作祭儀祭說甚簡而易曉。今已亡之矣。則是所亡者。乃祭儀祭說。而非家禮也明矣。文集語錄。自家禮序外。無一語及家禮者。惟與蔡季通書。有已取家禮四卷納一哥之語。此儀禮經傳通解中家禮六卷之四。而非今所傳之家禮也。甲寅八月跋三家禮範後云。嘗欲因司馬氏之書。參考諸家。裁訂增損舉綱張目。以附其後。顧以衰病不能及已。後之君子。必有以成吾志也。甲寅距庚寅二十年。庚寅已有成書。朱子雖耋老。豈盡忘之。至是而乃爲是語耶。竊嘗推求其故。此必有因三家禮範跋語。而依仿以成之者。蓋自附於後之君子。而傳者遂以託之朱子所自作。其序文亦依仿禮範跋語。而於家禮反有不合。家禮重宗法。此程張司馬氏所未及。而序中絕不言之。以跋語所未有也。其年譜所云居母喪時所作。則或者以意附益之爾。敬之但據所傳。不加深考。此如司馬季思刻温公書之比。公晦從遊在戊申後。其於早年。固所不詳。祗敍所聞以爲譜。而勉齋行狀之作。在朱子沒後二十餘年。其時家禮已盛行。又爲敬之所傳錄。故不欲公言其非。但其詞略而不盡。其書家禮後。謂經傳通解未成。爲百世之遺恨。則其微意亦可見矣。後之人徒以朱子季子所傳。又見行狀年譜所載。廖子晦陳安卿皆爲刊刻。三山楊氏。上饒周氏。復爲之考訂。尊而用之。不敢少致其疑。然雖云尊用其書。實未有能行者。故於其中謬誤。亦不及察。徒口相傳。以熟文公家禮云爾。惟元應氏作家禮辨。其文亦不傳。僅見於明邱仲深濬所刻家禮中。其辨專據三家禮範跋。語多疎略。未有以解世人之惑。仲深亦不然之。故余今徧考年譜行狀。及朱子文集語錄所載。俱附於後。而一一詳證之。其應氏邱氏語。亦並附焉。其他所載謬誤。亦數十條。庶來者有以知家禮決非朱子之書。而余亦得免於鑿空妄言之罪云云。其考證最明。又有家禮後考十七條。引諸說以相印證。家禮考誤四十六條。引古禮以相辨難。其說並精核有據。懋竑之學。篤信朱子。獨於易本義九圖。及是書。齗齗辨論。不肯附會。則是書之不出朱子。可灼然無疑。然自元明以來。流俗沿用。故仍錄而存之。亦記所謂禮從宜使從俗也。